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产品展示
服务介绍
新闻资讯
人力资源
联系我们
4001603728

NEWS CENTRE

新闻资讯

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 新闻资讯> 行业动态

学生防骗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1-11 18:06:51      点击次数:95

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,有些诈骗份子盯紧了学生这个群体,抓住了学生善良单纯、容易受骗、诈骗成功率高等特点,对学生施行诈骗,那么该怎么预防被骗呢?

㈠ 保持警惕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

  • 不轻信陌生人: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对于陌生人的来电、短信、社交软件添加好友等,都要保持高度警惕。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,尤其是涉及到金钱、个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。比如,当接到自称是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,声称你的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退款时,不要急于相信,而是应该自己登录官方平台查看订单状态,或者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。

  •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:在日常生活中,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家庭住址等重要个人信息。在填写各种表格、参与网络活动、使用公共Wi-Fi等场景时,要注意甄别,避免个人信息泄露。例如,在一些不知名的网站上注册账号时,尽量不要使用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证号,对于要求填写银行卡信息的网站更要谨慎,除非是确实可信的正规平台。

㈡ 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

  • 网络兼职诈骗:诈骗分子会以“轻松赚钱”“高额回报”等为诱饵,发布虚假的兼职信息,如刷单、代运营网店、游戏代练等。当大学生参与后,他们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先交纳押金、保证金、培训费等费用,一旦交钱,对方就会消失无踪。所以,对于这类网络兼职,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寻找,如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、正规的人才招聘网站等,并且要仔细甄别,不要被高薪诱惑冲昏头脑。

  • 校园贷诈骗:一些不良网贷平台会针对大学生推出所谓的“校园贷”“培训贷”“美容贷”等贷款业务,以手续简单、放款快为噱头,诱导大学生借款。然而,这些贷款往往隐藏着高额的利息、手续费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,一旦陷入,就会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。因此,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合理规划自己的经济支出,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,更不要轻易相信这些网贷平台的虚假宣传。

  • 冒充熟人诈骗: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后,会冒充其同学、朋友、老师等熟人,以各种紧急情况为由,如生病住院、急需用钱等,向大学生借钱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核实对方的身份,如打电话、视频通话等,切不可轻易转账汇款。同时,平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社交账号,设置复杂的密码,并定期更换,防止被他人盗用。

  • 虚假中奖诈骗:诈骗分子会向大学生发送中奖信息,声称其在某抽奖活动中获得了大奖,但需要先交纳一定的手续费、税费等才能领取奖品。这种诈骗手段看似诱人,实则是一个陷阱。大学生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,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“中奖”消息,要保持冷静,不要轻易相信,更不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转账操作。

㈢ 增强法律意识,学会依法维权

  •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: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关注一些法律知识,了解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,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中关于诈骗罪的相关规定等。这样,在遇到诈骗行为时,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违法性,从而更加坚定地抵制和防范诈骗。

  • 及时报警求助:如果发现自己已经遭遇了诈骗,或者发现了诈骗行为的线索,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。在报警时,要尽可能详细地提供相关信息,如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、银行账号、诈骗过程等,以便公安机关能够迅速展开调查,挽回损失,并打击诈骗犯罪分子。同时,要注意保存好相关的证据,如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短信等,这些都可能成为警方破案的重要线索。

提高金融知识水平

  • 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: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,了解常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如信用卡、贷款、理财等的运作方式和风险特点。这样,在面对一些金融类的诈骗手段时,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进行辨别,避免上当受骗。例如,了解信用卡的透支额度、还款期限、逾期利息等规则,就不会轻易被一些声称可以帮助提高信用卡额度的诈骗分子所欺骗。

  •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:在当今社会,理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,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,而忽视了风险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合理规划资金,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。同时,要警惕一些所谓的“理财大师”“投资专家”等,他们可能会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诱导大学生参与非法集资等诈骗活动。在进行理财投资之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研究,选择正规、合法的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。


上一条 冬日长高秘籍——让孩子在运动中“高人一等”
下一条:春运返乡,留守儿童的期盼

返回列表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